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熱門關鍵字
竹縣首例 建商捐贈修復歷史建築
  • 發布日期:101-05-08

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泉州厝汾陽堂的修復計畫在縣政府文化局的支持下,由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積極推動募款工作,除族親會成員共同認捐100萬元外,前任理事長個人感念先祖也捐出100萬元,並獲得椰林建設公司、社會人士慷慨解囊捐助100萬元、20萬元,總計募得新台幣320萬元,使得修復工程與未來的再利用燃起新的契機。

汾陽堂是一堂二橫屋的磚造三合院建築,結構完整,氣勢雄偉。採用傳統的客家技藝,工法嚴謹。民國96年被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汾陽堂原所有人,在台科大都市計畫中被徵收為縣有財產後,以廣東大埔來台祖郭克明的名義組成族親會,接受文化局無償委託繼續管理維護,除維持日常祭祀外,每月由族親輪流前往清潔打掃。

前理事長郭双發指出,汾陽堂是祖父郭林健所興建。祖父早年是六家庄十張犁(今鹿場里)的佃戶,耕耘四甲多的農地,因為沒有自有房屋,不能設立祖先牌位。直到台灣光復後,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才有自己的土地,又與四個兒子組成「合和」家庭,團結合作,克勤克儉,終於在民國四十五、六年間,以相當於購置一甲多農田的費用興建了紅磚紅瓦的三合院—汾陽堂。因為當時地處田中央,車輛無法進出,所有的磚瓦等建材都是從二、三百公尺外的公路邊,用人力一擔擔的挑進來。

郭双發說:自己從小在此環境中長大,祖父的不忘本,辛勤努力的工作,長年熱心於鄰里公共事務、對待親族忠厚信實,為子孫立下最好的榜樣,也留給他們深遠的影響。即使建物被徵收了,家族仍凝聚在一起,希望能將先祖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因此族親會一百多位成員,每人分攤一萬元,作為汾陽堂修復的基礎。

鹿場里里長范明忠表示:留下汾陽堂是地方之福,修復完成後,社區也會協助進行營運管理,配合鄰近的興隆國小和成功國中,作為社區書院,提供學子們閱讀、學習的場所。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蔡榮光更指出:客家人慎終追遠、重視宗族的精神,可從家廟、祠堂、公廳等傳統空間,表現的最為鮮明。許多建物已指定登錄為文化資產的家族已不再完全倚賴政府的補助,如新竹縣峨眉富興茶廠再利用工程、樂善堂修復工程,都由所有權人負擔自籌款,大夫第修復經費亦是由祭祀公業全額出資,汾陽堂更有建商的共襄盛舉,在新竹縣文化資產保存的道路上,開創了一個新的可能性。汾陽堂修復與週邊環境景觀工程總經費預估1600萬元,除了民間捐贈與縣府配合款,不足部分文化局已向客委會提出計畫申請補助。以水圳廊道的概念,逐步串連六家地區綠帶、公園、傳統建築與歷史空間,以保存地方重要的客家文化資產。


新聞資料來源: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電話:5518101*600